近期,2019中国·吴江投资贸易洽谈会暨创新发展一体化合作大会在吴江启幕。会上,中广核达胜、亨通光纤等10家吴江企业与清华大学、中科院等高校院所的代表登台,共同为企业与大院大所共建创新联合体揭牌。此举也标志着吴江企业家和科学家强强联合、企业与大院大所一体化合作进入新阶段。
当天的揭牌仪式,仅2分30秒,但背后凝结了吴江区委区政府两年多的努力和心血。
从2017年开始,吴江就通过政策引导和需求摸排,助力一批优秀企业借力一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围绕产业链加快部署创新链,积极摸索企业与大院大所共建以高质量研发机构为支撑的创新联合体,从而激发创新发展的强劲动力。
聚光灯下,流淌着吴江创新血脉的联合体闪亮登场;台前幕后,澎湃着干事创业激情的吴江已蓄势待发。
要科技创新 先自我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我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2018年8月,省委书记娄勤俭在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指出,“要在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上下功夫,加大产学研一体化力度,支持龙头企业整合高校院所力量,建立创新联合体。”
吴江在全面贯彻落实上级精神的过程中,把打造“创新湖区”确定为发展战略,看长远、算大账、谋大局。吴江区委书记王庆华说,吴江要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提升行动”,主动接受上海建设国际科创中心辐射带动,深度融入G60科创走廊建设,依托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创新载体,着力提升吴江全域创新浓度,打造世界级“创新湖区”。
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提升创新生态系统各环节的耦合度与活跃度,把支持企业和大院大所共建创新联合体摆上突出位置,近年来,吴江把创新发展提升到新的高度推进。吴江区委副书记、区长李铭说,“要致力于让创新成为吴江城市最鲜明的气质,让创新成为江城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
经过充分酝酿,吴江率先出台政策意见,对“新地标”企业、“瞪羚”企业及创新领军型企业与大院大所长期稳定合作共建高质量企业研发机构,打造创新联合体,每家企业最高奖励200万元。
“近年来,吴江全力打造创新生态系统,注重吸引大院大所的科研资源、成果资源、人才资源,把握住企业这个创新主体,在合作模式、政策支持、科技服务方面大胆探索,努力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本次10家企业和大院大所共建的创新联合体,正是吴江创新生态系统对我们前期工作的反哺。”吴江区科技局局长季小峰说。
事实上,在建设创新平台这项工作中,吴江一直在探索实践。2017年5月,吴江出台《关于打造更具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大力吸引“大院、大所、大企”共建高层次研发机构,并为这些“对地方产业升级起到关键性、引领性、突破性”的机构进行奖励。
2018年7月,《吴江区高质量发展产业政策的若干实施意见(修订)》出炉,明确鼓励“新地标”企业、“瞪羚”企业及创新领军型企业与大院大所进行长期、稳定、深入的协同创新,打造长期稳定合作的高质量企业研发机构,带领全区在该领域提档升级。
要集聚资源 先建好平台
“在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深层次合作上,这个项目是近年来吴江区的一个大手笔。本次共建的10家创新联合体都是按照有分量、真共建、能示范的标准选拔出来的。”吴江区科技局科技成果科科长王润生告诉记者,今年和吴江企业共建创新联合体的大院大所是清华大华、东南大学、南京大学、东华大学、江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苏州大学、江苏大学。
创新联合体建设工作的推进,正是吴江区委区政府贯彻省委省政府部署、把握企业发展需求,不断优化创新生态系统,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培育产业链,在着力深挖科技资源潜力、着力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着力提升产业技术实力、着力激发创新主体活力上的创新性举措。
揭牌的10家创新联合体,是经过科技部门三轮摸底、40多次座谈、调研35家企业后,才最终敲定的。创新联合体,不是松散型的合作,“明确的产业方向+长期的合作共建+不低于400万元新增投入”将有力推动企业与大院大所成为紧密型的发展共同体。“企业确定产业方向,大院大所给予长久支持,创新联合体这个平台将真正成为企业创新的核心。”王润生说。
据悉,此次与大院大所共建创新联合体的10家企业中,其中有4家企业是把建设主体设立在了大院大所内,企业选派人员到大院大所去参加技术研发。在创新联合体的共建过程中,
企业可以把经费管理使用权、技术路线选定权、研究人员安排权都给高校。吴江区委区政府突破传统思维,鼓励企业走出去,充分利用大院大所的创新资源,积极参与前瞻性基础研究,提高企业对科技创新资源的把控能力。
要百花齐放 先探索十家
围绕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朝阳产业,从需求和供给两端发力,整合研究力量、加强技术攻关,提高产业技术密度,努力把产业集群打造成创新集群,吴江区一直在努力。据悉,本次承担创新联合体建设任务的企业,既有年销售超过10亿元的大型企业,也有刚刚起步的领军人才企业;既有传统优势的光电缆企业,也有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既有面向核能的开发利用,也有针对丝绸纺织的转型探索。
采访中,各家企业的负责人对研发的方向、机构的建设、未来的展望都有不同的理解和诉求,但是对于大院大所的企盼、对于政府的扶持需求都一样的急切。
“国望和东华大学将依托合作共建的差别化多组份复合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围绕国望高科现有或规划的产业,利用东华大学人才和科研优势,提升双方在产业链核心关键技术上的供给能力,同时根据创新成果孵育更多创新企业,让‘企业研发机构+孵化器’成为创新联合体的标签。”国望高科相关负责人说。
微康生物的负责人则有另一番考虑——“结合前期已经开展的500万元的技术转让和专利授权,微康生物和江南大学将利用共建的创新联合体,增加研发场地建设和研发设备投入,加大紧缺人才的引进,培养更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共同开发出更多的功能性益生菌菌株,完成本土化的益生菌终端产品开发和产业化制备。让创新联合体惠及企业经济效益,惠及高校优势学科的建设。”
此次十家,仅为探索。按照吴江的计划,明年将再推动十家左右的企业与顶尖高校院所共建创新联合体。让创新联合体成为成果转化转移的先头兵,让创新联合体成为人才培养的桥头堡,让创新联合体成为重大创新载体的培养基,让创新联合体成为“企业研发机构+孵化器”模式的生长源,发挥创新联合体将吴江企业的产业化优势与大院大所的科研优势有机结合起来的纽带作用,推动大院大所科技成果在吴江有效转化,最终形成以领军企业带动、大院大所为支撑的常态化协同创新机制。
随着项目的建设,越来越多的吴江企业正在投身“企业与大院大所共建高质量研发机构”行列,奋力在这个“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火红年代”实现高质量发展。
企业和大院大所合作共建创新联合体简介
澳盛科技-中科院宁波所
先进复合材料制造技术联合研发中心
江苏澳盛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产品在多领域具有领先优势。公司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强强联合,在碳纤维复合材料批量化生产技术等热点领域合作,建立以新材料研究为核心、向上游规模产业化装备技术和下游新材料应用技术延伸的创新链条,营造有利于科研成果转化的组织模式,走出一条颇具特色的产业化道路。
中广核达胜--清华大学
电子束及环境技术应用联合研究中心
中广核达胜是我国电子加速器行业的龙头企业,具备强大的设备制造加工和安装调试能力;而清华大学在环境污染治理领域具有雄厚的实力和丰富的经验,拥有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达胜公司与清华大学共同推动中国电子束技术在污染防治领域的应用研究及产业化推广,加快成果转化,助推建设“美丽中国”。
铁近机电-苏州大学
精密轴承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苏州铁近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专业生产高精度微型球轴承的科技型企业,此次和苏州大学携手合作,共同开发自动化的检验设备,对轴承的外观形状、外形尺寸、内部游隙进行严格批量检查,由机器替换原先人工肉眼对轴承外观检测以及人工利用表具的手工测量工序,从而不断提升测量精度。
通鼎互联--南京大学
大规模光子集成实验室
双方的合作意在充分发挥通鼎互联在通信和光电子行业及其衍生领域的产业资源优势,协同南京大学在光电子上的技术优势、尤其在光子集成方面的实验与理论研究等领域的人才与技术优势,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南京大学大规模光子集成方向的产业化水平和学术影响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
亨通光纤-东南大学
东大-亨通光/量子通信与传感技术联合研究中心
江苏亨通光纤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光纤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研究中心以面向国家需求大科学工程系统构建为牵引,以光/量子通信与传感技术的自主创新与发展为杠杆,探索突破目前已形成的光通信/传感网络系统格局的新技术与新体制,推动双方科技进步,优化亨通集团的产业结构,保证基于光/量子通信与传感技术的大科学工程系统的稳步运行。
微康生物--江南大学
益生菌联合实验室
江苏微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专注于益生菌及衍生物的研究、开发、生产及应用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合作成立的联合实验室就功能性益生菌菌株资源的挖掘及在食品中的应用和推广等展开研究,发挥双方在产业和技术领域的强大优势,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高校科研成果迅速转化的目的,使微康生物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国望高科-东华大学
差别化多组份复合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作为纺织化纤领域的领军企业与重点高校,国望高科和东华大学合作共建“差别化多组份复合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双方将依托技术研究中心,围绕国望高科现有或规划产品——再生纤维、生物基纤维、可降解纤维及生产技术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和工程化实验,为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行业进步。
太湖电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高性能绝缘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苏州太湖电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电机/电器用绝缘材料的研发、制造为主,是国内专业的绝缘材料专业制造商和服务商。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建的技术研究中心将依托南航的科研创新,能够大幅提升企业创新研发能力,加快企业高性能绝缘材料的研发与工程化应用步伐,全面提升高性能绝缘材料的整体水平,确保公司在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新能环境-中科院大化所
高级氧化处理工业废水资源化技术研发中心
苏州新能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专注于工业水处理和工艺过程处理设备系统研发、销售、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双方将就高级氧化技术处理工业废水领域全面合作。新能环境主要负责工程总承包、工程总体工艺研发设计,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主要负责催化剂研发及提供高级氧化所需相关的技术支持。
久富农机--江苏大学
智能农机创新研发中心
苏州久富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生产水稻插秧机等高品质农机产品的生产制造商。双方合作的智能农机创新研发中心建立后,将开发新型稻麦联合收获机、宽窄行插秧机和针对水田作业高马力的拖拉机,从而解决智能化水平低和不能实现宽窄行插秧等一系列农业生产中的难题。
(苏报记者 王英 陆宇其/文 吴斌/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