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超 董捷 / 圆桌观察员
又一个“高光时刻”——
今天,苏州首批16家潜力地标企业培育名单发布,10家国内临床机构、10个生物医药项目、15个金融合作项目、1个健康基金合作签约。苏州的生物医药,又砸下重重一锤。而且,“这一锤”,至少管十年。
根据“实施方案”,到2030年,苏州集聚的生物医药企业将超一万家,产业规模要破一万亿。
“十年再造一万亿”,苏州官方给的一个词叫:中国药谷,它的参照物是万里之外的“全球药谷”——波士顿。
今天的大会现场,学界大牛、业界大咖、商界大腕云集;会场外的热力也丝毫不输场内,银行、基金、风投、产业链配套等专业展台就设了38个。用一名政府官员的话说,苏州浇灌了14年的“1号产业”,是时候破土了。
非常“交锋”
2月下旬,国家新批了3款新冠病毒检测产品,其中2款“苏州投资”。
金唯智三天三夜合成新冠病毒关键基因;
艾棣维欣联合美国生物制药上市公司,采用最新DNA疫苗快速响应技术共同开发新冠肺炎疫苗;
艾博生物针对新冠病毒研发的mRNA疫苗2月底进入动物实验;
和锐生物研发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有效弥补核酸试剂盒“假阴性”不足。
为什么可以这么快?
“尽管处在疫情期间,但癌症病人一刻也不能等,所以我们不能停产。而且我们还同时在做20多种适应症的临床试验。”
2020年一开头,苏州工业园区的信达生物就透露了公司的“小目标”,希望年内能有3款抗体药获批上市。于是整整一个春节,信达生物用于生产首个进入医保目录的PD-1单抗——信迪利单抗的生物反应器“火力全开”。
在肿瘤免疫治疗时代,以PD-1/PD-L1为靶点单克隆抗体药,正是全球争抢的战略制高点。当整个世界都在跟新冠病毒较量的时候,苏州生物医药企业“交锋”的,是自己。
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国产4款PD-1抑制剂中有3款在苏州生产。就在今年3月初,恒瑞医药的卡瑞利珠正式获批准用于治疗接受过系统化疗的晚期肝细胞癌患者,成为国内首款既能治疗淋巴瘤、又能治肝癌的“两用”PD-1单抗,其生产地也在苏州工业园区。
“快,只是表象,背后的原因在于我们多年来紧跟全球生物医学热点布局。”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总裁助理李咏梅说。
“苏州黏性”
一边是产品等着上临床的企业,一边是建立了临床科室的医院。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类似的“鹊桥会”,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就牵头办了两场。企业和医院可以随时“自由地恋爱”,已经成为很自然的一件事。
目前,苏州生物医药领域相关从业人员有近5万人,国家重点人才56人,姑苏领军人才283人,省双创人才209人,涵盖生物材料、生物技术、生物药、医疗器械等领域,集聚了一批世界一流的创业团队。2019年,苏州生物医药企业完成融资超100亿元,累计总融资规模超500亿元。
人才和企业被“黏”住,“黏”住苏州的是什么?
产业链。
基因编辑技术是近年来业界攻关的前沿阵地之一。正是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在详细分析现实情况后,苏州将招引的重点放在了基因治疗领域。专攻基因编辑和免疫治疗的“茂行生物”,便作为产业链上重点布局的一环被引进。
这样的“布局”,从2006年就已经开始。14年后,苏州已经形成了覆盖原料、研发、制造、流通、服务等环节的产业链条,涉及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生命健康等多个领域。“无论你是处于哪个阶段的企业,都能在苏州无缝嵌入”。
“不想走、也走不了”——企业评价苏州的这句话,人们更好奇的是,为什么“走不了”?
还是产业链!
从纵向来看,苏州生物医药产业链形成了从早期药物研发到后期产业化的完整闭环;从横向来看,医疗器械企业已在植介入、精准医疗、医学影像、治疗设备等领域呈现集聚效应,形成了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早中期产业梯队。
苏州提出,接下来的三年,重点做细做全抗体药物产业链,五年内重点布局发展基因与细胞治疗。同时将在全国率先发展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支撑产业,以及药物生产设备、原辅料、医废处置配套产业。
一条“产业链”,被拉长、再延伸,正在围合起复合共生的产业“生态圈”。
“企业只要待在苏州,就能找到所需要的一切合作伙伴。这样的生态链,谁离得开?”苏州昭衍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顾静良觉得,作为一个区域性的生物医药基地,努力构建完善的第三方服务生态链,就是最最吸引人的地方。
寻找“爆点”
“1+N”,苏州生物医药格局已成。
以苏州工业园区的生物医药产业园、苏州高新区的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为核心,配合昆山小核酸科技园、太仓生物医药产业园、吴中生物医药产业园等集聚区。
全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1728亿元,2019年,苏州批准上市新药2个,占全国比重3.6% ,批准上市仿制药12个,占全国比重3.6% ,新药注册受理91个,占全国比重14%。
在集齐“人才、机构、平台、资本”多张王牌后,苏州的生物医药产业,还缺什么?
先听听企业怎么说。
打造全球产业标杆,这不仅要有企业,还要有高校、研究性医院作支撑,苏州这块短板怎么补?
苏州何时能建设大分子检测公共实验室,解决“检测难”问题?
目前细胞培养用的培养基,蛋白质纯化用的层析填料,几乎被国外供应商垄断。苏州想怎么打破?
透过这次疫情,生物医药产业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苏州如何培育一批能够整合全球资源的本土企业?
……
苏州是这么回应的。
未来5年内,全市将新增三甲医院10家,具有临床资格的医疗机构达15~20家;苏州还将建设五大产业配套中心,为企业提供注册落户、新药申报、技术孵化等全链条服务,同时发挥苏州自贸片区功能,力争5年内扩建成为具有首次药品进口资质和生物制品进口资质的口岸。
因为起步早、基础扎实,业界预测,苏州的生物医药产业即将迎来爆发期。爆发,既在速度,更在厚度。
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城市转型升级的抓手和重要突破口,加快集聚优质资源要素,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功能、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全球资源配置功能、各类要素虹吸功能、开放枢纽门户功能——苏州的“胃口”,真真不小。
生物医药企业融入苏州,就是融入全球。
此话不假,自然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