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为艺术爱好者带来一个沉浸式的体验场域,探索艺术与科技的边界。 记者 张健摄
本报讯(记者 罗雯)昨天,等风来——陈刚 李欣麟新媒体艺术双个展在苏州美术馆拉开帷幕。展览汇集了苏州大学艺术学院两位杰出青年教师——陈刚与李欣麟的共20件新媒体艺术杰作,通过艺术与科技的巧妙融合,探寻人与空间、科技之间的动态交织。
此次展览由苏州大学艺术学院主办,苏州美术馆承办,寒山美术馆、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实验中心等单位支持。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1月19日,为广大艺术爱好者带来一个沉浸式的体验场域,探索艺术与科技的边界。
两位艺术家采用跨学科的方法,通过多种媒介和技术,展现了他们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于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关系的深邃思考,引发观者对于科技、人文与自然三者间复杂交响曲的深切共鸣。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中对展览给予高度评价,他认为此次展览体现了两位艺术家对于未来趋势的敏锐洞见。“等风来”不仅是对当前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时代的直观回应,更是对科技变革下艺术形态的前瞻探索。王中说:“艺术家在当今社会扮演的角色不应仅限于记录者或见证者,更应是时代的预警者,尤其在数字与艺术融合日益加深的当下,年轻艺术家的触觉与才华为这一领域注入了新鲜血液,展现了艺术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无限可能性。”
在参展艺术家陈刚看来,展览主题“等风来”是对科技与人文关系的一种思考。其作品《影戏·苏州》,通过发起公开征集活动收集苏州市民提供的老物件,如儿童玩具、八音盒、电风扇等,与市民生活紧密相连,构建起艺术与公众之间的互动桥梁,体现了艺术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陈刚说,“虽然作品尚处于实验阶段,但我希望通过这种实践,鼓励更多人参与艺术创作,共同体验科技与艺术碰撞的火花。”
另一位参展艺术家李欣麟,则致力于探索汉字与科技的融合之道。他以抽象手法演绎汉字之美,使之兼具形象与意境。《一木》《人心》《合二为一》《蜂拥而至》等一个个动态文字的新媒体装置释放出了凝固在静态中的生命能量。“汉字本身是具象的,我用抽象的方式来呈现,将具象与抽象结合起来,我们认为是比较好的一个方向,它有难点,但是一旦表现出来,它也是很诗意的,会更偏向于东方气息一点。”李欣麟介绍道。
据介绍,展览名主要受经典科幻片《银翼杀手》的启发,主要是为了引发对于科技与人性关系的深层次探讨。两位艺术家在作品中融入了对意识与真实边界、人类生存意义的思索,通过对“风”的多重解读,揭示了技术进步背后的感性觉醒与未来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