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方方本报通讯员费荻
一颗红心,两个战场;一份人生,两种精彩。曾经她身穿“橄榄绿”,如今身着“藏青蓝”。2019年,33岁的她惜别绿色军营,融入警察血脉,对她来说,变化的是身上的制式服装,不变的是心中的信仰;变化的是工作岗位,不变的是情怀、职责、担当。她就是太仓市公安局高新区派出所户籍民警韩艳秋。
角色转变:
从户籍门外汉到窗口半边天
作为一名军转民警,刚到派出所的韩艳秋成了户籍窗口工作的“门外汉”,对业务一窍不通。但不畏困难的军人本色,让她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和毅力“归零”再出发——她整理装订了一本集通知、政策、法规、文件于一体的户籍窗口工作手册,将业务种类、办理流程、提交资料、办理时限等整理成思维导图,白天向实践学,晚上向书本学,不到1个月就将《江苏省户籍管理规定》《苏州市户籍准入管理办法》等20余部政策规章牢记于心。
在她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着各类知识要点和疑难问题,工作间隙主动向同事虚心请教,只为尽快完成角色转变。渐渐地,户籍政策、材料审核、疑难案例、解决方案等都在她的脑海中建成了独一无二的“数据库”,各类人员户籍信息她都能做到张口来、一口清,成了所里名副其实的“活字典”,支撑起全所户籍管理、人口数据的“半边天”。踏上岗位两年多时间,在韩艳秋的带领下,高新区派出所办件9.8万余件,咨询答疑2.6万余件,线上“一件事”受理办结1500余件,群众满意度100%。
为民情怀:
窗口“小事”关乎群众“大事”
一天早晨,还没到窗口上班时间,习惯了早到的韩艳秋就发现一名中年男子焦急地等在门口,她立即上前询问,简单沟通后得知李先生要给刚出生的孩子办理出生申报手续,想早点办完手续赶去上班。韩艳秋立刻提前上班受理业务。办理过程中李先生发现自己材料没带齐。韩艳秋一边安抚其情绪,一边核实情况,确认李先生符合“出生一件事”线上受理条件后,现场帮助李先生用“太e办”小程序系统自动调用出生证、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等4项政府核发证照,实现全流程“0材料”省心办,不到3分钟便将需要跑5个受理点7个事项的新生儿相关事项一键申报完成。看着李先生脸上的愁云瞬间散去,对着自己连连道谢,韩艳秋也跟着开心起来。
事后,韩艳秋把办证厅的服务引导台移到靠门口位置,增加办证厅咨询、答疑、分流的导服人员,把出生、身后、退役等一件事线上办理流程指示牌紧靠自助服务一体机摆放,方便有同样需求的群众前来办事。
在韩艳秋的理念里,为人民服务,从来不是一句空话。作为一名女警,虽然没有冲锋在办案一线,但她认为,自己在窗口把群众的“小事”办细办实,让辖区群众安心、顺心,也是公安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韩艳秋用女性独有的细腻让每一名办事群众都得到贴心服务,感受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带来的便利。
善啃“硬骨”:
经手近十万份办件“零”差错
今年年初,辖区居民小宋满脸愁容地跑到窗口求助,原来他好不容易争取到上海落户资格,但在办理户籍迁移过程中,发现出生证明与身份证件出生日期不一致,申请被上海暂时搁置。至于日期为何出错,其母亲坚称是当时均是手写,办事人员笔误搞错的。
韩艳秋二话不说,接下了这个“难啃的骨头”,承诺会沟通相关部门,在核实相关情况后给予答复。但小宋出生地为连云港,涉及医院、卫健委、派出所等多个职能部门,时隔22年,还能不能调查出事情原委?“难是难了点,但再难也要试试。”面对困难时,韩艳秋总是这样想。
终于,在经过30多个电话沟通,发函调档后,她收集完整了当年的出生申报记录、分娩记录、出院记录等,与小宋手持的出生证明最终形成辅证,韩艳秋又马不停蹄地按流程报批,以最快速度帮小宋解决了难题。不久后过节,小宋特地给她发来祝福短信,称呼也从“警察同志”变成了亲切的“韩姐”。
“虽然有些事情很难,但不能因为难就不去干,这样会辜负了老百姓的信任。”这是韩艳秋对窗口工作人员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多年来,韩艳秋经手的各种户籍手续和证件高达近十万份,实现“零”差错,解决群众就医、就业、退休等难题上百件,很多户籍业务的“疑难杂症”都在她的努力下迎刃而解。参加公安工作以来,韩艳秋所在窗口先后被评为苏州市公安局首批“百佳‘五星’服务窗口”、苏州市青年文明号、苏州市巾帼文明岗、太仓市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