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袁雪本报通讯员刘苏轩
“我们没有被遗忘,周书记、盛网格长,真的太谢谢你们了。”昨天一大早,家住姑苏区虎丘路479号电力宿舍区的王雪瑛等居民,带着写有“心系民生办实事为民解忧暖人心”的锦旗来到观景社区,感谢在社区牵头下,多方力量助力,让居住在零星楼宇的9户居民彻底告别管道雨污合流带来的困扰,迎来焕然一新的新环境。
雨污混杂成了居民“心头病”
虎丘路479号电力宿舍是一座建于1995年的老旧楼宇,坐落在虎丘路与和园路交叉口的西南角,原为虎丘电力站的宿舍区。这里,曾是电力工人温暖的港湾,如今却因年久失修,面临着诸多挑战。楼宇共有9户人家,常住人口27人,其中4户家庭中有60周岁以上的老人。
由于历史原因,电力宿舍的雨污管道未实现分流,这在多雨的苏州,无疑成了居民们的“心头病”。每当汛期来临,雨水与污水混杂,不仅导致楼内积水严重,甚至出现了污水倒灌的现象,居民们常常被迫“闭门不出”。更糟糕的是,即便不在汛期,由于管道老化,污物沉积,散发出难以忍受的恶臭,也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那些年,一到下雨天,我们就得提前准备盆盆罐罐接水,生怕家里被淹。更别提那股臭味,夏天更是让人受不了,窗户都不敢开。”那段日子让王雪瑛不愿回忆。
14年“自救”但治标不治本
面对困境,电力宿舍区的居民主动出击,寻找解决之道。2010年,在社区党组织的引导下,居民们自发成立了自治小组,开始了一场长达14年的“自救”行动。自治小组的成员大多是退休的电力工人,他们决定通过众筹的方式,每半年对管道进行一次疏通。然而,这种临时性的解决方案,只能暂时缓解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雨污不分流带来的困扰。
“我们虽然尽力了,但管道疏通只是治标不治本。每次疏通后,臭味还是会时不时回来,我们知道,要想彻底解决问题,还需要更大的努力。”自治小组里的老党员郭学明感慨地说。
据初步估算,要彻底改造电力宿舍区的雨污分流系统,费用高达27万元。这对于一个普通的社区而言,无疑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单凭社区的力量难以承担。因此,尽管社区多次尝试通过小额维修基金等方式筹集资金,但始终未能彻底解决居民的难题。
多方发力64天解决老难题
随着社情民意工作的开展,今年,虎丘路479号电力宿舍的问题引起了姑苏区相关部门的注意。姑苏区相关负责人、虎丘街道城建处迅速行动,经过多方协调,最终确定由姑苏区水务管理中心承接楼宇雨污水管道分流改造项目。
改造工程并非易事,既要考虑现有管道的布局,又要确保施工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为此,水务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多次深入现场调研,制定了详细的施工方案。施工过程中,尽管面临着路面开挖、交通疏导等难题,但工作人员始终坚守岗位,确保工程进度与质量。
经过64天施工,电力宿舍区的雨污水改造工程终于完工。新的管道系统实现了雨污分流,从根本上解决了困扰居民多年的问题。同时,路面也得到了修复,恢复了往日的整洁与美观。
“虽然施工过程中,路面整个被掀翻了,但我们并没有觉得出行困难,看到那些穿着工作服的年轻人,我们心里真的很感动。”王雪瑛说,“现在,我们可以放心地打开窗户,享受新鲜的空气和阳光了。孩子们回来也都说,家里变了个样,更温馨、更舒适了。”
虎丘路479号电力宿舍区的焕新之旅,不仅是对仅有1幢楼的零星老旧小区的改造,更让零星楼宇居民的生活质量大幅提升,每一个角落都未被遗忘,每一个居民的生活幸福,都是城市发展的温度与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