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罗雯
不久前,相城区望亭镇在阵阵稻香间迎来稻美术馆的开馆,一场关于金色秋实的展览也随之拉开帷幕。这天,美术馆的庭院内,迎来八方来客,住在附近的阿婆好奇地打量着这处既复古又当代的美术馆。
而在长江边的滩涂地中“生长”起来的村落——张家港南丰镇永联村,周末的暖阳吸引了不少村民出门,在永联美术馆中看一场书画展……当艺术“落脚”乡村,村民与艺术之间的奇妙缘分也逐渐萌发,一座座乡野美术馆、一片片艺术乡村悄然兴起。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艺术如何以其独特魅力,激发乡村未来无限可能?
“既要穿戴好,更要精神美”
周末,是永联村最热闹的时刻,沿着永钢大道向前,不仅有粉墙黛瓦的江南景致,还有永联文体馆、暨阳书画社、永联美术馆、永瓷工坊等,一个个文体地标铺陈开来,让村民和游客徜徉其中,体味书画中的意象万千;与名师互动交流,感受对艺术的独特理解。在这里,一系列活动点亮了村民生活,也掀起了永联文化新热潮。
走过农耕文化园作坊街,一座典型的江南建筑映入眼帘,这里便是永联美术馆,馆内正展陈着“继古开今——当代五体书法大展”50余名书家的百余件精品。一幅幅书法作品让人赞叹不已,纵有行、横无格,风格各异,有的朴素自然,有的秀美婉约,有的古雅生动,呈现出一种洒脱自如的意趣。
位于相城区望亭镇项路村的稻美术馆。 受访者供图
“我们是去年9月正式开馆的,至今已有一年多时间,共举办书画艺术展览8场,总参观人次近5000人,举办讲座、研讨会、研学活动9场,开展了书画艺术培训4期。”永联文体中心经理杨文爽告诉记者。
记者注意到,这一年光景中,永联美术馆不仅承办了诸多高规格的名家书画展,有“问道永联”第五届中国简帛书法艺术研创高级培训班师生作品展、江苏省首届新文艺群体书法篆刻作品展等,还举办了不少高质量的艺术名家讲座,如朱培尔、刘灿铭等名家讲座。这里不仅成为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美育场所,更是展现永联文化文明新气象的重要窗口。
“去年4月我们成立了暨阳书画社,在农耕文化园内新建了近千平方米的活动场馆,邀请名家学者常态化开展培训,并举办主题展览,常态化开展免费书画培训,吸引了不少书画爱好者,他们有不同年龄段,也从事着不同工作,但都因书画相聚在此。”暨阳书画社副秘书长姜振也是书画社的书法教师,向记者讲述着学员情况。上海前来游玩的陈先生感慨道:“没想到乡村书画社也‘高大上’,展览格调高雅、陶冶情操,看了之后特别羡慕,城里人有的,永联村都有。”
一座江南乡村,何以萌发如此丰富的文化内容?“既比收入,也比文化。既要穿戴好,更要精神美。”永联村党委书记、永联美术馆馆长吴惠芳的一句话给出了答案,物质丰裕与精神富足是永联美好生活的两翼,缺一不可。
擦亮金字招牌,助力乡村振兴
这样对“精神美”的美好追求,也出现在吴中区胥口镇的东欣村。
胥口镇位于太湖之滨,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便是巧匠云集、文人荟萃之地,曾因一支笔(吴门书画)、一把刀(香山古建)、一根藤(藤艺制品)“三个一”远近闻名。千百年来,这片钟灵毓秀之地不仅走出了众多名人名家,也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来此驻足。
而这个小镇,还有着“中国书画之乡”和“全国文化产业(美术)示范基地”两块国家级招牌,绵延的笔墨精华,让胥口成为苏州风雅之地。
位于张家港南丰镇永联村的永联美术馆。 受访者供图
翁建红是胥口中国书画名家街艺术总监,也是胥口镇东欣村村民。作为土生土长的胥口人,他见证了胥口书画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他说:“胥口书画能够生生不息,主要得益于这里深厚的文化积淀和那些一脉相承的书画名家,像这条汇集了国内一线画家的工作室和展馆的书画名家街便可体现。”
去年,一直扎根于这片热土的翁建红萌发了一个想法,“要将书画艺术的种子继续播撒下去。”他这么想着,也这么做了。去年9月,在东欣村的支持下,翁建红美术馆在胥口镇东欣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楼正式落成。建成以来,美术馆开展作品展览、绘画研学、手工制作等主题活动,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让国画艺术走进农村,增强村民群众对艺术的热爱,提升了村内浓厚的艺术氛围,也为东欣村的村民群众搭建了一个更高的艺术平台。
他说:“我们这代人,有比较好的学习书画的环境,现在的孩子,学业压力大,社会竞争激烈,接触传统书画并以此为业的机会是很少的。”他笑道:“今年暑假,我给村里的孩子们开设了免费的书画培训,不仅教他们绘画的技巧,也会告诉他们如何去欣赏传统艺术。我就想通过这么个场地,让更多孩子更多村民有机会去欣赏去接触我们的传统艺术,或许今天种下的种子,在未来的某天就发芽了。”
“我们即将举办省级摄影展,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到更多名家的优秀作品,这件事很有意义。”翁建红告诉记者,接下来他要常态化开展更丰富的文化活动,把精神食粮送到村民手中,把文化艺术种子播撒进千家万户,擦亮“中国书画之乡”这块“金字招牌”,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要“青山绿水”,还要“诗情画意”
阡陌之间,稻香阵阵,位于相城区望亭镇项路村的稻美术馆11月3日迎来开馆首展“金色秋实·稻梦空间”北太湖新生代艺术邀请展。美术馆为原吴县红光小学旧址,一座承载了62年记忆的老小学,斑驳的瓦片、泛黄的墙壁、刻满字迹的黑板……在此刻完成了华丽转身,在保留这些岁月印记的同时,这所学校正式成为望亭镇的新地标——稻美术馆。
这天,对于一直奔走在乡村的杨明来说,是个重要的日子。这些年,苏州市政协委员、苏州工艺美院美术馆副馆长杨明做过不少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案例,而稻美术馆是由他主导在乡村落地的首个艺术空间,也是苏州市第一个艺术院校与地方政府合作支持的美术馆项目,第一座由艺术家群体自主筹资自主经营管理的美术馆。
稻美术馆展厅局部。 受访者供图
如何让乡村变美,对于苏州来说,不仅要“青山绿水”,还要有“诗情画意”。
“高新技术是苏州发展的利器,文化艺术是苏州的灵魂,田园水乡是苏州的根,乡村孕育了江南风情,承载着当下都市人的江南情怀,这是苏州区别于其他城市、闻名于江南的灵魂与核心价值所在。”在杨明看来,苏州有绝佳的自然环境条件,也迫切需要将高层次的设计美学和时尚理念引入乡村,美化乡村环境,在提升消费品位的同时,拉动乡村旅游经济增长。
“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城市美术馆的饱和,也让乡村美术馆足以成为大众缓解城市焦虑、探寻个性化参观之旅的新选择。之前望亭镇与苏州市雕塑协会合作,以‘春耕、夏长、秋收、冬藏’为主题,设计了8座别具匠心的大型雕塑作品,打造露天‘稻香艺术馆’,吸引了众多游客,我们希望让稻美术馆成为丰富北太湖文旅业态的一处潮流打卡地。”他说。
据介绍,此次开放的稻美术馆为一期,分为展厅、公共活动空间、艺术家工作室、雕塑工作室、众创空间等区域,接下来还将开放二期、三期区域,打造为集艺术、休闲、餐饮、住宿、遗产保存于一体的复合空间。
而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中,像稻美术馆这样的美术馆也在苏州乡村大地上星星点点散布着,昆山尚明甸村的怡耕·久橘自然美术馆、吴江平望镇的大自然美术馆、吴中旺山村的江南美术馆等,这些各具特色的乡村美术馆绘就了一幅幅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