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卡尔多·穆蒂近影 □通讯员 蒋文龙 摄
□苏报记者 罗 雯
11月30日、12月1日两天晚上,历经一周的严格训练后,马斯卡尼的意大利经典歌剧作品《乡村骑士》宛如一颗音乐明珠,连续两天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的舞台上奏响并吸引了众多乐迷,两场演出顺利完成,里卡尔多·穆蒂意大利歌剧学院—中国2024项目也画上句号。而这一切,离不开83岁国际指挥大师里卡尔多·穆蒂的精心雕琢。
里卡尔多·穆蒂在当今国际乐团指挥界赫赫有名,堪称最负盛名的指挥之一,他在舞台上展现出的明星风采,让全球乐迷对他敬爱有加。众多世界知名乐团都留下了他的指挥印记,1972至1982年,他担任伦敦爱乐乐团的音乐总监;之后的十二年,他在费城交响乐团施展才华;在成为芝加哥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之前,他在斯卡拉歌剧院指挥了将近二十年。2010年,他接过芝加哥交响乐团的指挥重任,并宣称:“芝加哥交响乐团将是我指挥生涯中的最后一站。”
2009年12月31日,穆蒂初次踏上中国的土地,执棒上海交响乐团的新年音乐会。2016年,他带领芝加哥交响乐团开启东亚巡回演出,在上海和北京为乐迷们带来了音乐盛宴。此次里卡尔多·穆蒂意大利歌剧学院—中国2024项目在苏州落地,不仅为苏州的乐迷带来了宛如天籁的音乐,还在这片土地上播撒下歌剧的种子。
穆蒂与苏州的缘分,早在15年前便悄然种下。2009年,当时担任上海交响乐团团长的陈光宪先生邀请穆蒂来华首演。那次合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两人也因此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多年后,陈光宪以苏州交响乐团团长的身份再次邀请穆蒂,基于两人之间的友好关系,穆蒂愉快地接受了邀请。这次与苏州交响乐团的合作,穆蒂非常满意,完全消除了他来排练之前的担忧。他称赞道:“这是一支非常优秀的乐团,他们非常认真地进行了学习,并且深刻理解了这个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他们能很好地跟我一起工作,我非常满意!”
在歌剧指挥上,穆蒂师承托斯卡尼尼,他的老师安东尼奥尼·沃托曾是托斯卡尼尼在斯卡拉歌剧院的助理指挥。在外界看来,穆蒂的艺术风格与托斯卡尼尼相近,他对原作秉持忠实态度,排练和演出时严格认真且全情投入,同时又有着自己的风格特色。他将托斯卡尼尼严谨、热情、充满张力的特点和自己温柔、抒情、松弛的特质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穆蒂风格。
由于曾长期在斯卡拉歌剧院任职,穆蒂的指挥具有浓郁的歌唱性,保留着原汁原味的意大利歌剧传统。虽然是意大利人,但穆蒂对德奥音乐也相当熟悉,他在指挥德奥作品时所展现出的厚重感和稳定性,得到了德奥音乐家的敬重。
在担任芝加哥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之后,穆蒂将歌唱性融入芝加哥交响乐团的演奏之中,还凭借“黄金铜管”在业界声名大振。芝加哥交响乐团作为美国五大乐团之一,也是美国最具德奥传统的乐团,一直以铜管声部为豪。在他的调教下,芝加哥乐团的木管和弦乐声部迅速成长,与铜管声部实力均衡。穆蒂自豪地说:“一个乐团需要平衡发展,不能有某个声部过于突出。铜管是它闻名世界的特色,但现在,三个声部都非常强劲。”任职芝加哥交响乐团的 时期可以说是穆蒂音乐生涯的黄金阶段,在他看来,以芝加哥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终点,是最好的结局。
里卡尔多·穆蒂意大利歌剧学院—中国2024项目自11月23日启动,在苏州的这一周里,来自全球不同国家的青年音乐人才相聚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他们在穆蒂大师的带领下,深入体验歌剧艺术的精髓,共同学习、交流、成长,在此过程中,他们不仅把各自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理念融入其中,还积极推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理解。
“用指挥棒打节奏并不等同于指挥”
苏州日报:据了解,里卡尔多·穆蒂意大利歌剧学院—中国2024项目有4位青年指挥家脱颖而出,请问大师选拔青年指挥的标准是什么?
穆蒂:在意大利,音乐学习尤其是作曲指挥专业的学习往往需要10年之久,具体包括4年的和声、3年的对位以及3年的乐理配器学习。只有在前面这些课程都取得良好成绩、保证学习质量的前提下,在最后的3年才有可能开始学习指挥。
如今,我常常听到年轻学生说自己在学校学习指挥,其实这是错误的。我们应该先扎实地学习音乐知识,而不应一开始就涉足指挥。像托斯卡尼尼等伟大的音乐家,他们的音乐造诣并非单纯从书本上学来的,这些人都经历了完整的音乐学习过程,他们或许是作曲家,又或许是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演奏家,他们对整个音乐体系有全方位的了解,而不局限于某个单一专业。现在很多年轻人知道用指挥棒打节奏,但用指挥棒打节奏并不等同于成为一名合格的乐队指挥。所以,我们必须让年轻的指挥家们明白,我们的双臂是思绪的延伸。
苏州日报:大师刚刚提到,要成为指挥得先学习音乐。这次被选中的4位青年指挥家中有一位叫阿尔玛·多伊彻,她6岁就创作了自己的第一部钢琴奏鸣曲,7岁谱写了歌剧《扫梦者》,9岁完成了与交响乐团合作的小提琴协奏曲,10岁时写出全篇歌剧《灰姑娘》。在从事指挥工作之前,她就已经是小有名气的作曲家。那么在挑选她的时候,是否因为她有作曲家的背景呢?
穆蒂:首先,她是一位全面发展的艺术家,极具音乐天赋,而且她学习的内容很全面。对于乐队指挥而言,我不喜欢那些没学过乐器、不懂其他相关知识并且也不会作曲的人直接开始指挥,我觉得乐队指挥是经过长时间的学习之后,才能够胜任这个角色的,否则就像法国人说的那样“太过随意了”。
就像我的老师所说的,你站在一个乐队面前挥舞指挥棒,肯定会有声音发出来的,但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而真正的演奏是另外一回事。我自己学习了所有的古典音乐知识,拉了5年小提琴,弹了10年钢琴,同时还学习了10年作曲,我并不是突然就决定去做指挥的。现在很多情况并非如此,当然也有个别不错的例子。
每个指挥都应该对作曲技巧非常熟悉,但如今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很少,因为练习乐器与学习乐理相比,前者看起来简单得多。正如托斯卡尼尼所说的,学会用指挥棒打节奏是很容易的,但学会用指挥棒创造出音乐就没那么简单了。指挥的工作是要让整个乐队知道何时起奏、何时进行,要做到这些,需要在幕后做大量深入的学习工作,而不是仅仅上台去诠释作品,现在机器人都能做指挥的动作了。
现在很多歌唱家都抱怨,在排练过程中从指挥那里得不到有用的信息,得不到指挥的指导,这是未来非常糟糕的一种情况。曾经有那些伟大的指挥家,他们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歌唱家,而现在指挥家很难培养出非常出色的歌唱家,而且很多歌剧院给导演很多时间,却不给指挥足够的时间,这也是我坚持要创立我的意大利歌剧学院的原因。
“唱出它本来的样子”
苏州日报:今年为什么会在中国发起意大利歌剧学院项目呢?
穆蒂:如今的中国日益开放,发展迅猛,不断兼收并蓄外来艺术,特别是意大利歌剧艺术。在这个时候,我们更要让年轻人认真掌握相关知识。毕竟中国的歌剧学习起步较晚,现在很多年轻学生都在学习,但有些年轻人似乎受到了一些陈旧且错误观念的影响被带偏了,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就掌握了全部真理,事实上没有人拥有绝对的、全部的真理。我现在要努力抗争的是,有时候我们对待意大利歌剧比对德国和法国的歌剧还要不严肃,这是我们必须要纠正的,我们要维护意大利歌剧的传统根基,这也是为什么10年来我一直在努力做这件事的原因。
苏州日报:我们了解到,此次项目还开设了为期一周的大师工作坊,你希望通过这一周的大师课达到怎样的效果?
穆蒂:我们开设这个课程,主要目的是向学生传授从老师们那里传承下来的宝贵知识。我的指挥老师是安东尼奥尼·沃托,他在20世纪20年代是托斯卡尼尼的首位助理指挥。我们都知道托斯卡尼尼是拉大提琴的,他还曾在威尔第的乐队里演奏,所以他和威尔第很熟悉。传承就是这样一代接一代,从威尔第到拉大提琴的托斯卡尼尼,再到托斯卡尼尼的首席助理沃托,最后到我这个学生。所以我在这里教授的意大利歌剧传承教学方式,是直接从威尔第那里一脉相承而来的,这些内容是书本上所没有的,许多经验都是来自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有很多秘诀并未写在书本里。我们要教导年轻的指挥家,让他们懂得如何尊重歌剧,尤其是像施特劳斯等音乐家的作品。
苏州日报:此次音乐会大师为何会选定《乡村骑士》这部作品呢?
穆蒂:首先《乡村骑士》的故事发生于19世纪末,是以意大利西西里岛普通农民的现实生活为素材的,这部作品属于当时被称为“真实主义”的流派。真实主义歌剧是19世纪晚期在意大利兴起的一种歌剧流派,它强调反映现实生活中的平凡故事和人物情感,与传统歌剧注重神话、历史等宏大主题有所不同。
《乡村骑士》这部歌剧的复杂性很高。从表演层面来说,它对乐队、合唱队以及独唱演员都是不小的挑战。这部歌剧的演唱方式很有讲究,如果按照它应有的要求,以一种高雅、优美的方式去演唱,它就不会沦为那种粗糙、满是大喊大叫的歌剧形式,而是能够唱出它本来的样子。
苏州日报:在观念方面,是否存在需要纠正学员之处呢?
穆蒂:在教学中,很多学员可能对这种风格的把握存在误区,这就需要我们去纠正他们的观念。对于年轻的学员来说,理解这种真实主义歌剧的内涵,把握其中细腻的情感表达和艺术风格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深入研究《乡村骑士》,理解19世纪末意大利社会的风貌以及当时人们的情感状态,从而提升自己在歌剧表演和理解方面的能力。
苏州日报:此次有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以及天津音乐学院青年合唱团参与《乡村骑士》的合作演唱,请问大师对合唱团有哪些要求呢?
穆蒂:首先语言发音必须做到完全正确。因为如果发音正确的话,所表达的情感就会更加准确。意大利语是以连贯为基础的,很多外国人在发音时会把它读得一段一段的,像是被切断了一样。
在这部作品里,合唱团要表达的是西西里乡间复活节的情景。这是西西里乡间的语言,合唱团需要思考如何通过音乐将这样的情景描绘出来,如何把乡间人民的心情表达出来,如何把那种独特的氛围唱出来。这就需要通过相关的音乐理论以及歌词来达成,所以在这个方面我们要多花些功夫。
在表现欢乐的节日气氛的旋律演唱中,其背后总是隐藏着一点点忧伤,有那么一丝苦难的情绪。这种情绪源于这片土地,西西里的人民总是有种身处苦难中的感觉,它柔美的土地里蕴含着很多复杂的情感。
“留下一颗种子,等它发芽”
苏州日报:这次在苏州启动意大利歌剧项目,想要给中国的年轻人带来些什么?
穆蒂:有些人认为意大利歌剧是罕见的,我看到很多年轻指挥,他们丝毫不了解如何健康地发展意大利的歌剧,所以多年前我就有这个愿望,我要把我这些年来学习的东西面对面地传承给年轻一辈,这是他们在学院里学不到的。有些年轻的指挥毕业于名校,但是对很多歌剧的常识一无所知,我这次在中国举办歌剧学院也希望在这边开花结果。
我们要引导并教导新一代,学会领略意大利歌剧优美的风格,而不是以一种粗暴的方式去对待,完全背离作者的创作意图。所以,通过这个大师课,我希望奉献给中国的年轻人,让大家真正了解意大利歌剧,学会如何细腻地去诠释它,而不是被引向一种粗糙的欣赏或表演方式,这也是歌剧最珍贵之处,即拥有一颗贵族般细腻的心。意大利是谁的?意大利是米开朗琪罗、是拉斐尔、是达芬奇、是斯卡拉蒂……是那些伟大的艺术家的。
苏州日报:大师这次来苏州有什么样的感受?怎么评价跟苏州交响乐团的合作。
穆蒂:我不了解这个城市,但是它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非凡的,我非常震惊于这个城市的美貌,并且非常满意这个音乐厅,它太漂亮了。我非常惊讶,苏州有这么个宏伟的建筑,特别是音乐厅,非常的漂亮,后台也很宽敞,我对于整个建筑周围及内部设施都感到非常满意,音响效果也非常好。我也非常满意我们的乐队、合唱团能够完成这件作品,他们非常认真地进行了学习,并且深刻理解了这个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无论我们之间是存在民族的还是文化的差异,我相信,只有音乐能把我们联系在一起,我们通过音乐的交流、共享,来促进全人类的和谐发展。而且我希望留下一个印记,留下一颗种子,然后未来它能慢慢生根发芽。
苏州日报:大师如何看待音乐在促进中意两国交流中起到的作用?
穆蒂:音乐无国界,也是有普世性的,对我来说,意大利、英国、中国的音乐家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今天的中国在世界音乐领域、经济领域都非常重要,产生了大量的重要的音乐家,我希望有更多中国年轻的音乐家参与进来,我们不要忘记中国和意大利都是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因此我们两国对艺术的感悟非常相似。
另外,我这次来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增进我们意大利和中国的感情,我们两个国家通过这样的交往活动,也让我们两个民族靠得更近。新年即将到来,借此机会我也想祝全中国的人民,还有所有的音乐家,祝大家新年快乐、生活幸福!
人物介绍
里卡尔多·穆蒂(Riccardo Muti),当今国际乐坛最负盛名的指挥大师之一。曾经六度执棒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他曾先后任费城交响乐团、斯卡拉歌剧院、芝加哥交响乐团等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乐团的音乐指导与指挥。同时期,穆蒂还在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米兰斯卡拉歌剧院、伦敦柯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等欧洲著名歌剧院中担任客席指挥,他还是著名的萨尔茨堡音乐节和佛罗伦萨音乐节最活跃的指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