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正浓,又是一年丰收时。11月8日,江苏省庆祝第25个中国记者节座谈会在南京召开,向全省广大新闻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全省新闻工作者代表齐聚一堂,分享收获、展望未来。
会场内外,洋溢着热烈而温馨的氛围。会场门口,精心设计的展板区引来大家驻足,它生动展现了江苏在第34届中国新闻奖及第11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中的丰硕成果,回顾了全省媒体年度重大主题全媒体报道的创新亮点,令人备受鼓舞。会场内,代表们深情讲述采访一线的难忘故事,共话新闻人的初心与使命,一致表示将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精神和干劲,谱写江苏新闻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服务大局,昂扬奋斗之志
第34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刚刚揭晓,由江苏主创或参与的23件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3件、二等奖10件、三等奖10件。
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重要,使命光荣。全省新闻战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生动展现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在全省上下营造了“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的浓厚氛围。
如何推动经济报道提质增效,更好助力高质量发展?新华日报社副总编辑,中国江苏网董事长、总编辑杭春燕分享了消息《江苏发出第1000万户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的报道感悟。这篇作品在第34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怎样才能敏锐捕捉这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新闻事件?她表示,做好经济新闻,必须胸怀“国之大者”,才能对新闻事件背后的重要意义了然于胸。正如中国新闻奖评委所点评,“个体工商户在江苏突破1000万,充分说明了江苏经济乃至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活力。”这一选题的精准捕捉和深入报道,正是新闻工作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生动体现。
制作大型通俗理论节目《中国智慧中国行》国际版,如何让普通外国观众听得懂、听得进?与美国《国家地理》合作拍摄的纪录片《沿着运河看中国》,如何找到切入口?面对雅万高铁开通这一国际热点话题,作为省级媒体,是否要远赴海外,直面发声?省广播电视总台国际传播部主任仇园园围绕近期几部国际传播作品,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我们要全心投入,倾情讲述,让中国故事与世界‘共情共振’”。
改革创新,提高传播效力
如何以改革为抓手,创新创优传播模式,提高传播效力,是当前各新闻媒体的一项重大课题。
重大主题宣传品牌IP“我比任何时候更懂你”系列短视频,打造出全网总阅读量超百亿的“大思政课”。现代快报社编委韩飞周游揭开“更懂你”的独家“流量密码”:关键是抓住了“青年”二字。“我们抓住青年人好奇心强、喜欢悬念等特点,从‘青春之问’切入讲述,创新议题设置。再以青年视角、网言网语创新表达方式,引发不同圈层群体的共情共鸣。最后以技术赋能创新呈现形式,多元联动,实现同频共振、破圈出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重大部署。当前,常州市正积极筹备组建常州市新闻传媒中心,筹备组负责人介绍,“我们将坚持目标导向、需求导向、市场导向,树立系统化思维,在内容、平台、机制、队伍等各方面落实‘重塑’理念、实施‘基因’改造。”
践行四力,讲好精彩故事
内容建设始终是媒体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如何用智慧和真情把精彩的故事讲得生动灵动,做出大众喜闻乐见的好新闻,十分考验新闻从业者的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
苏州日报的消息《全国首个GDP破5000亿元县级市诞生》和通讯《清退362个工作群 为基层干部“松绑”》两件作品荣获第34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基层一线永远是新闻工作者最好的灵感之源,再发达的网络时代,跑新闻也离不开‘蹲下去、沉进去、跳出来’的‘老三篇’。”苏州日报社县市融媒中心总监杨天笑分享这两篇报道能够获奖“出圈”的原因。
好新闻来源于好主题,而许多好新闻背后都有一个温暖的故事,或是一段不为人知的采编经历。靖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林漠凭借她的“船”奇故事,成功入围第11届全国“好记者讲好故事”40强决赛,荣获“全国优胜选手”。
在11年的深入采访中,林漠参与造船主题报道300多次,她爬过100多米高的龙门吊、淋过凌晨1点钟的大雨、淌过淹没膝盖的污水……如此经历,锤炼出优秀记者的过硬本领,更展现出新时代新闻人的新担当、新作为。她说:“我将继续深入基层,创作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新闻故事。”
风雨如磐不动摇,一往无前心不改。怀揣梦想、肩负使命的江苏新闻工作者,将勇担新的文化使命,为书写时代华章贡献智慧和力量。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高利平 顾星欣/文 陈俨 宋宁/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