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品拓市场 要靠“精而美”
□马也
文化产业中的一些小众项目也会引人关注。近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王佩瑜回苏定制戏服。这位从苏州走出的“名角”,对家乡的戏服制作水平非常认可。她表示,戏服以丝绸为主要面料,而且苏州的绣工也属一流。
“苏州出戏服”,这是王佩瑜对家乡的夸赞,这里面就难免会有一些“家乡情结”的因素。事实上,相关的戏服制作公司确实也面临着不小的困难,比如传承人才的青黄不接问题,就影响着这个行业的市场拓展。如何突破这个“瓶颈”,也就成为一个非常紧迫的课题。
当然,从不少地方文化产业项目重现“红火”的情况来看,通过“订单模式”来培养人才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打造一个文化产业项目,有了不错的市场前景,对技能人才具有吸引力。在此情况下,人才就能从更多的“订单”中获得动力,进而自觉去提升个人技能。因此,这样的发展环境,无论对文化产业项目本身,还是人才成长,都是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一个文化产业项目的发展,需要具有一定的地方优势,像苏州戏服的制作,实际也涉及一个产业链的问题。比如,质量上乘的丝绸、一流的设计人才和服装加工制作团队等,无论哪一项出现短板,都会对这个产业的发展造成影响。所以,就目前情况而言,与其急于拓展市场,还不如在产品质量上多下功夫,真正让“精而美”的产品获得更好的口碑,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目前,在苏州众多的手工艺项目中,发展境遇与戏服相似的占有不小的比例,这些项目要获得更好的上升空间,拓展更大的市场,就先要潜心做出“精而美”的产品品质,这才是制胜的法宝,离开了这一点都是徒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