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实践多个创意就能多点收获
近日,笔者所在的街道农服中心开展了“创新四问”大家谈活动,要求大家思考“我为创新做什么”?应该说,每个人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了解透彻本地基本农业情况及农业市场情况后,便可以考虑如何参与实践,比如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或大胆假设试验创新。作为一名基层农技人员也能建言献策。
首先,基层农技人员培养方法可以进行创新。现有基层农技人员的培养方法通常有两种途径:一是基层组织培养,主要由单位老职工带领指导;二是参加区、市开展的农业培训,学习一些农业实践知识或比较新颖的农业生产理念。但这两种方法有明显的不足,第一种方法是目前培养农技人员的普遍方法,但受基层单位本身农业专业性的限制,可能新培养的农技人员专业性不足。第二种方法通常由于时间短暂,对基层的培养也作用有限。为此,笔者建议可以增加培养方法,方法一是区农业局内部设有农技推广部门、农机管理部门等,这些部门可以与基层联动,由基层指派人员去上级部门学习,比如学习查苗、治病看虫,农机具管理办法等等;方法二是借鉴江西与高校结合培养农业专才的方法,苏州也可采用基层农服中心与高校长期合作,培养本地农业人才。
其次,在发展文化旅游农业上应有新探索。当前农业旅游兴起,搜搜同城网、大众点评、驴妈妈旅游等,里面的旅游项目琳琅满目,其中不乏各种农业游。但目前农业旅游景区质量良莠不齐,很多游乐场所配套设施缺乏。例如阳澄湖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彩稻游,由于缺乏相关游玩配套措施,只有登高亭看湖赏彩稻一个游玩项目,导致游人不能尽兴,彩稻游后继乏力。因此,当下的农业游应首先在原有基础上做好做精,再进一步考虑赋予其文化内涵,给予其灵魂。而要赋予旅游项目灵魂,就要赋予旅游独具一格的人文教育意义。比如,北桥的粮米油田以及菜地鱼塘的面积都很广,可以与周边中小学结合起来,搞珍惜粮食的教育活动。总之,为增加农业游的“附加值”,多出一个创意就会多一种收获。
□冯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