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伞哥传递的 不只是温暖
前天,木渎枫瑞路上,一位老人痛苦地躺在马路中间,木渎中队辅警史加良蹲在地上为老人撑伞,一直坚持到120到来。这一幕被过路行人拍下,并上传到网上,赢得人们一片点赞。
类似“撑伞哥”的新闻,在这之前也时有耳闻,每一次都令人十分感动,因为他们传递的不只是温暖。
有一段时间,“扶不扶老人”是全社会关注的话题。有一些人不敢扶老人,源于社会信任缺失,源于法律不完善。但也有一些人做出了与此相反的选择,并且很多人是出于一种本能。
在多数人看来,扶老人属于道德范畴,其实也是一种“责任”。每个人都是社会公民,担负着公共责任,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对他人的利益诉求有着敏感的反应能力,这也是一种公共责任。原因无他,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而不同的社会成员本就是一个利益相关、关系相互、情感联系的有机整体,当别人有困难时,自己主动相助,而当自己有困难时,别人也上前相助,这恰恰是体现共同体意识。生活中时或出现的“撑伞哥”,就是这种公共责任和共同体意识的注解。
从此角度,不由得想起冰心的一句话:“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它底下细小的泥沙。”的确,从一点点小事做起,给别人帮一个小忙,出一份小力,很多人的心情也许就会不一样,收获的是愉悦。因此,我们没必要寻找“撑伞哥”,不如人人争当“撑伞哥”。这不仅让城市更有温度,也让很多人的文明跃上新高度。这样的“撑伞哥”,很多人都能当。
□王鲁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