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底,文明素养的提升,光靠单纯道德层面的谴责远远不够,有序规则有时候更需要一些文明的互动、整体的反思,方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免费的公厕用纸在短短的7天时间里,1500卷全部被游客使用完,有浪费的,更多是顺手牵羊多拿的,公共服务设施成了公民素质的试金石?最近成都的这则新闻再次掀起了对公众文明素养的如潮谴责。
“不拿白不拿”“我浪费一点不算什么”,有这样心理的国人不在少数,这也就导致这样的现象并不只发生在成都,也并不是偶然事件。有的地方因此不再提供免费的厕纸,有的地方则安装上了人脸识别机。在“厕所革命”全国大幅推广的浪潮里,如何真正提升旅游公共服务的水平,这当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事实上,不仅是公厕用纸,其他不少免费的公共服务产品在推广过程中都会遭遇类似的尴尬。总有人始终怀着占集体小便宜满足一己之私的念头,也总有人就是弃社会公德于不顾,面对这些长期养成的行为和心理,再多的指责和批评都无法在短时间予以纠偏。如果继续纠结于公民素养,继续期待公众的自觉,那么,类似免费的公共服务只会陷入举步维艰的地步。
不如换个角度,当某项服务在与社会对接时出现了问题,可能与被服务对象的素养有关,但也可能与服务提供者所采纳的方式有关。以免费的厕纸来说,如何让这样的“免费”不因“不文明”而受影响,目前不少地方采用了安排专人发放或者通过人脸识别机等方式,尽管此中也有浪费人力物力的争议,但从有效减少厕纸浪费这一点上来说,至少提供的思路是,免费的公共服务产品,考验着公众的文明素养,更考验着服务提供者的管理和监督能力。如何避开人性的弱点?如何更精准服务?这当是有效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关键。
说到底,文明素养的提升,光靠单纯道德层面的谴责远远不够,有序规则有时候更需要一些文明的互动、整体的反思,方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葛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