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具体的某家企业来说,信息化提升、智能化改造到底该怎样操作和实施,无疑会遇到知识、人才、技术、装备等诸多难题,全靠自己解决显然不现实。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针对制约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和薄弱环节,2015年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切实提高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其中,制造业的信息化提升、智能化改造被摆到了突出位置。
作为制造业的重镇,苏州怎样才能从“苏州制造”向“苏州智造”转变?《中国制造2025苏州实施纲要》,围绕制造业转型升级明确了主要方向和实现路径,那就是实施新兴产业跨越行动、传统产业质效提升行动、生产性服务业振兴行动、绿色低碳发展行动等“四大行动计划”,并制定了《关于加快智能装备和物联网应用的若干政策》,以及《关于加快建设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区的意见》,努力实现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迈进,加快建设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区,全力推动“苏州制造”向“苏州智造”转型。
根据建设目标,到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自动化、数字化改造超过90%,智能生产和智能装备运用超过90%;培育10家智能示范工厂,建设200家智能示范车间,推动2000家企业智能装备升级,推广应用20000台工业机器人。
放眼未来,智能制造是大势所趋,前景十分诱人。不过,对于具体的某家企业来说,信息化提升、智能化改造到底该怎样操作和实施,无疑会遇到知识、人才、技术、装备等诸多难题,全靠自己解决显然不现实。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省首个县市级智能制造供需对接交流互动平台——常熟“智联谷”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填补的正是现实的空当,破解了一个实际难题。
“智联谷”公共服务平台作为专业的“第三方”要做的事很明确、很具体:为众多待转型升级的制造业企业提供多方位服务,帮助企业全面了解智能制造,并根据自身实际主动进行智能化改造,同时引荐智能制造相关优秀咨询服务商,为有需求的企业提供统一的专业化服务;重点围绕智能生产、智能设计、智能管理、智能装备、智能平台建设五大关键环节,引导鼓励当地企业结合实际,对照某个或者多个环节切入智能制造。很显然,这样的公共服务平台有利于加快当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进程,这样的创新实践很务实。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为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循着这一方向奋进,期待像“智联谷”这样的实践与探索更多地涌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