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引导和鼓励困难户中有劳动能力的人,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用自己的劳动改善生活。这才是一种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
领取低保的经济困难家庭,一旦有人打工了,有了收入,会不会因为收入增加了,就失去领取低保的资格?也许,这是不少经济困难家庭担心的,担心自己打工了,却不能改善生活,反而会由于领不了政策补助,让日子变得不太好过。
11月1日开始,苏州将对实现就业、自主创业、外出务工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在核算家庭收入时扣减必要的就业成本,包括因就业带来的交通、就餐、通信等成本。这意味着,部分低保对象的就业顾虑可以打消了,凭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改善生活,政府是鼓励、支持的。在“新算法”的善意中,传递的信息正是鼓励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员通过劳动实现自我解困。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这是党和政府对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近年来,苏州各地各部门不断完善扶贫帮困的政策体系、制度体系,对全市的低保对象做到了精准扶贫、“应保全保”,最低生活有充分保障。不过,从社会伦理的层面来看,扶贫帮困也应当避免“养懒汉”现象。切实引导和鼓励困难户中有劳动能力的人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用自己的劳动改善生活,这才是一种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也是扶贫政策的真正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