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静
昨天是第18个世界狂犬病日,今年的主题是“打破狂犬病防控的界限”,旨在努力提升民众对狂犬病防治问题的关注,增强大家的防范意识。狂犬病病死率极高,几乎达到了100%,因此,有效的预防极为重要。被动物抓咬伤后应当要注意些什么?针对这一话题,记者采访了我市专家。
夏秋季动物抓咬伤频发
每日接诊近百例患者
家住相城区太平街道的张先生是一名新晋“铲屎官”,近日,他在与家中的宠物狗互动时,不慎被其咬伤,尽管伤口看着不大,但张先生还是迅速前往太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犬伤门诊处理。经医生评估,张先生的伤口被判定为二级暴露,需要立即接种疫苗。“像张先生这样被动物抓咬伤的事情,每天都有,特别是夏秋季节,会明显增多。”该中心主治医师杨成表示。
无独有偶,近日,市民刘先生在给猴子喂食过程中,手指被猴子咬伤。鉴于猴子作为哺乳类动物,存在传播包括狂犬病在内的多种病毒的风险,刘先生立刻采取了应急措施,用大量流动水对伤口进行了彻底冲洗,随后,不放心的刘先生立即前往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接受专业治疗。经医务人员仔细检查评估,确定其伤口为二级暴露。为确保安全,医疗团队首先为刘先生的伤口进行了细致的清洁与消毒处理,以减少感染机会,接着按照狂犬病暴露后预防规范,为刘先生接种了狂犬病疫苗。
丁剑给患者接种疫苗。 记者 李静摄
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丁剑介绍,夏秋季节,气温较高,市民普遍穿着单薄,而动物们则因炎热天气容易变得情绪不稳,攻击性显著上升,这一季节特点导致不少市民“中招”。据统计,该科室每日接诊近百例因动物抓伤、咬伤的患者,其中新发病例就多达40余起,尤其以猫抓伤事件最为频发。
发病后致死率达100%
被这些动物抓咬伤要当心
什么是狂犬病?丁剑介绍,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被感染的动物,特别是狗和猫等,以咬伤、抓伤、舔舐伤口或黏膜等途径传播给人类。这一疾病,亦称恐水病或疯狗病,主要侵袭中枢神经系统,是一种典型的人畜共患病。人类感染狂犬病,多数情况下是由于被犬、猫等哺乳动物咬伤或抓伤而发生的。若在被携带狂犬病毒的动物咬伤或抓伤后,未能及时采取正规有效的预防措施,一旦病情发作,其死亡率几乎达到100%,因此狂犬病一直被视为病死率极高的“不治之症”。
近些年,在我国由于家养宠物的增多,动物致伤的发病率也有所上升。哪些动物可能传播狂犬病毒?丁剑介绍,狂犬病毒不仅可能通过常见的宠物如猫和狗传播,还广泛存在于其他哺乳类动物中,包括猴子、猪、马、羊等,它们同样具备携带并传播此病毒的风险。根据接触方式和暴露程度的不同,狂犬病暴露被划分为三个级别:一级暴露指的是与动物有接触但皮肤保持完整无损,此时仅须对接触部位进行清洁处理;二级暴露则涉及轻微的抓伤或咬伤,但尚未出血;最为严重的三级暴露则包括被咬伤并出血,或是被动物舔舐了已破损的皮肤、黏膜及伤口。
尤需值得注意的是,《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中明确规定,任何形式的直接接触蝙蝠均被视为三级暴露,这主要是因为蝙蝠作为野生动物,其体内可能携带包括狂犬病毒在内的多种病原体。因此,市民在遭遇蝙蝠接触后,应立即对接触部位进行彻底清洗,并尽快前往医疗机构接受专业评估与处理,以确保个人健康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自救+及时就医
预防应该这么做
尽管不可治,但狂犬病可以有效预防。丁剑为此向大家详细介绍在遭遇动物咬伤或抓伤后的正确应对措施。
自救的第一步是立即且彻底地处理伤口。市民应当迅速找到流动的自来水,并以一定压力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确保伤口得到全面清洁。同时,可以使用弱碱性清洁剂如肥皂来辅助清洁,这样能有效降低伤口感染的风险。冲洗完毕后,应使用2%至3%的碘酒或75%的酒精仔细涂擦伤口,进行彻底消毒。
紧接着,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步骤。在医院,专业医生将对伤口进行细致评估、科学消毒,并根据伤情决定是否需要接种狂犬病疫苗及免疫球蛋白,从而构建起个人安全的防线。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狂犬病的病死率极高。”丁剑再次提醒市民,面对猫、狗等动物的抓咬伤,绝不能掉以轻心或抱有侥幸心理。只要皮肤出现任何伤口、划痕或破皮现象,都有潜在的感染风险,因此必须第一时间前往具备犬伤处置资质的医院接受专业治疗。